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幸福婚姻是可以期待的


幸福婚姻是可以期待的

家庭是一個人出生後第一個接觸的學習場所,家庭也是人格養成的搖籃,家庭的成立從結婚那一天開始。婚姻是兩人因結婚而產生互為配偶的關係,婚姻關係著個人幸福、子女的成長和父母的照顧,是個人的人生大事,也是社會安定的磐石。歷經全球化、科技化的變遷後,家庭樣貌急速改變,期待幸福婚姻與家庭仍是許多人共同的盼望。

幸福婚姻有一定的主觀因素,只要夫妻協調得好,真心相愛,不斷學習和成長,就是幸福。婚姻生活並非如同婚紗般的浪漫,它是經由來自不同家庭文化的兩個人,結合在一起共同生活。不同的背景、學歷、思想態度、情感表達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在婚前或初婚階段上,可能是種吸引力,但是時間一久,往往在現實生活的考驗下,彼此的差異卻帶來壓力。

甲太太當初嫁給甲先生,深深被他的穩重而吸引,結婚後甲先生的穩重在太太的眼裡卻變成了呆板與枯燥,因而抱怨連連。

個性剛直的乙先生,曾經以為溫柔婉約的乙太太與他是天作之合,沒想到兩人長久相處的結果,乙先生開始覺得太太的過分依賴與順從,帶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面對婚姻中的壓力,首要在於「溝通」。

分享一則婚姻故事

曉明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是個認真辛勞的好女人。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早餐給一家人享用。每個星期,會把棉被搬出去曬,曬出暖暖的太陽香。然而,在曉明父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不只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瞭解。

曉明的父親是個負責又盡責的男人。他不抽煙、不喝酒,工作認真,每天準時上下班,暑假還安排功課表,安排孩子們的作息,督促孩子在功課上有所成就。他喜歡下棋、寫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只是,在曉明母親的眼中,他也不是一個好伴侶,曉明的母親經常暗暗無聲地掉淚。曉明的父親用語言,母親用行動,表達了他們在婚姻中所面對的痛苦。

成長的過程中,曉明看到、聽到父親與母親在婚姻中的無奈,也感受到他們是如此好的男人與女人,他們值得一椿好婚姻。

在曉明婚姻的初期,她像母親一樣,努力持家,認真地為婚姻而努力。奇怪的是,她不快樂,似乎先生也不快樂。直到有一天,曉明正忙著擦地板時,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你要的是?」曉明停下手邊的工作,看著先生,想起自己的父親.....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母親刷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不斷地做家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

曉明的忽然領悟到她的方法也是母親的方法,她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個故事「兩個好人卻沒有好婚姻。」曉明的領悟使她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停下手邊的工作,曉明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她問先生:「你需要什麼?」先生說:「我需要妳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以後幫妳請個傭人,妳就可以陪我了!」。「我以為你需要家裡乾淨,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她一口氣說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先生說:「那些都是次要的呀!我最希望妳陪陪我。」

原來她作了許多白工,兩人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才發現他也做了不少白工,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於是,曉明和先生各自列了一張自己的需要表。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每天早上kiss拜拜等。有趣的是,「到植物園散步」是他們的共同項目、共同需求,每次婚姻有爭吵,去到植物園,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在需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

問對方:「你要什麼?」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個幸福之路。兩個好人終於走上幸福之路。

後記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深刻感受到單親家庭與日俱增,這類家庭有特別的需要和困難,若得不到滿足或解決,會直接影響成員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對小孩可能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憂鬱情緒、睡眠不良、學業表現下降、社交退縮、和身體不適等症狀。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特別期待從成立家庭那一刻起,夫妻雙方能共同努力維持幸福家庭,讓莘莘學子在幸福家庭中成長。

婚姻是一個動態的歷程,走入婚姻後,在變動的環境中維持相愛關係,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維持婚姻品質。面對婚姻中的壓力,首要在於「溝通」。從上面的故事中,知道溝通的重要性,溝通其實是在「瞭解」,而不是在於企圖改變對方。如果是為了要改變對方來符合自己的期待,往往又會造成二度的壓力,甚至傷害。如果把溝通視之為瞭解對方,和幫助對方了解自己的管道,才能夠有機會認識不同的主觀世界,雖然瞭解不能解決問題,但是卻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包容度和同理心。

我想,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只要方法用對,作「對方要的!」而非自己「想給的!」幸福婚姻,絕對是可以預期的。(鄭福妹960925於新店自宅)
(本文刊登於臺北縣家庭教育季刊第5期)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產官學合作可創小校生機(第三部曲-產業界)


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經營本就不易,近年來生育率節節下降,少子化對小型學校的經營與存續更是雪上加霜,2004年監察院完成「教育部所屬預算分配結構之檢討」報告書,建議教育部適度裁併百人以下的小校以符合經濟效益。因為監察院的報告、教育部的建議及主計處的補助誘因,使得部分縣市開始進行小校廢併校。

產官學是產業界、官方(即政府單位)、學術界等三大領域的簡稱,這三大領域各有資源各代表不同立場,產官學合作,可以再創小校生機。

第三部曲-產業界

產業界關注小型學校之發展,關懷學生受教權受到影響,關心學校人力及資源不足,近年來陸續提供資源與協助,舉例如下:
之ㄧ:上善文教基金會-為配合臺北縣政府教育局推動「特色學校」之構想,並深化其推廣效能,選擇6所有試辦成效的「特色學校」,進行教學資源整合的「自然步道(親師生)學習手冊」之編寫與出版。
之二:吉思維科技文化公司(政大創新育成中心輔導單位)-與臺北縣特色學校合作辦理親子學習之旅。
之三:稻田出版社-出版遊學系列書籍及臺灣遊學雜誌(季刊)。
之四: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專欄報導小學生大未來關懷系列「上學好難,我的學校不見了、給偏遠小學一個機會」。
之五:臺灣新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7-8年辦理Sony數位小記者活動,Sony提供校方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各乙臺,作為小記者報導攝影用途。
之六: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籌募「偏遠小學」基金,透過「公益創投」執行專案,企圖尋找有被併廢校之虞、但有潛力發展之特色小學,除提供獎助基金以資助其創新提案外,亦給予督導審查與專家建議以協助其有效實踐方案。
之七:花旗銀行-拍攝聯合勸募之公益廣告,希望募款幫助偏遠學校添購設施設備。

第四部曲:產官學合作可創小校生機(代結語)

從94年8月1日筆者遴選為臺北縣濂洞國小擔任校長開始,每日思考如何配合「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經營學校成為「特色學校」,經常思考如何爭取社會資源並運用論文研究結果創新經營學校讓學校能永續經營,深深感受到產官學合作可以再創小校生機。
雖然2年來臺北縣漁光國小和吉林國小併校,分別成為臺北縣坪林國小和貢寮國小的分校區,這樣的事實讓濂洞國小親師生不免擔心學校的存續,仍然要感謝臺北縣政府繼續推動特色學校方案,讓學校「師出有名」,獲得老師、家長及社區的支持,本著堅守「教育本質」和「課程發展」的原則,繼續經營「特色學校」;感謝教育部推動「活化校園空間暨發展特色學校」專案,濂洞國小成為「全臺20所獲得特優補助的學校之一」;感謝產業界協助,提供的人力與經費實質上幫助學校辦理活動及添購設施設備;感謝各界呼籲小校不宜貿然裁併,應該重視小校學生受教權及對文化延續傳承的報導,喚起社會大眾對偏遠地區學童教育的重視,讓老師比較不擔心學校隨時有廢併校的可能而安心教學。
最近幾年來只要有空就到偏遠地區關心學童教育問題的知名腦神經研究學者洪蘭就說:「裁掉一所學校,可能要多蓋一間監獄,教育用錢來算是很糟糕的,心智的啟發怎能用錢來算?」;「美國有很多百人以下小校,但沒有人懷疑小校的存在價值」。筆者認為「有孩子的地方就該有教育」,每一位學生都是一顆珍珠,小校孩子也有無限可能,只要願意給機會,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發展得更好。因應少子化時代來臨,仍然不宜貿然廢併校,轉型和廢併校也不該畫上等號,應該給予小校更多尊重,讓小校孩子擁有「積極性的差別待遇」,讓兼具知識教育、家庭功能、社區意識及文化傳承的優質小校也有生存空間,期待產官學合作再創小校生機,讓小校有機會成為「教育珍珠」。
(鄭福妹於960831政大NPO-MBBA論壇)

產官學合作再創小校生機(第二部曲-學術界)


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經營本就不易,近年來生育率節節下降,少子化對小型學校的經營與存續更是雪上加霜,2004年監察院完成「教育部所屬預算分配結構之檢討」報告書,建議教育部適度裁併百人以下的小校以符合經濟效益。因為監察院的報告、教育部的建議及主計處的補助誘因,使得部分縣市開始進行小校廢併校。為了學校永續經營,這些小校不得不思考轉型的可能,於是「另類」的教育思考與創新方案,開始醞釀發酵,希冀讓小校UP。

產官學是產業界、官方(即政府單位)、學術界等三大領域的簡稱,這三大領域各有資源各代表不同立場,產官學合作,可以再創小校生機。

第二部曲-學術界
論文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為例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策略,希望提供經驗讓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經營之參考。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並輔以文件分析法。

壹、名詞釋義:
學校創新經營:本研究採濮世緯(2003)之定義,學校創新經營係指學校因應外在環境變化以及各利益團體的需求,在學校各層面所做出不同與以往之經營方式,包括行政管理、課程與教學、知識分享、外部關係、資訊科技等五大層面。

貳:特色學校本研究之特色學校係指參與本縣92學年度「特色學校方案」之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共計18所小學。18所特色學校分屬本縣5個行政區域(七星區3校、三鶯區3校、文山區3校、新莊區3校、瑞芳區6校)。

參、研究結果-臺北縣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策略
就回收之18份問卷統計,得知多數學校班級數、學生人數並未因為辦理特色學校而有增加的情形,「少子化」造成各校學生人數減少是不易抵擋的趨勢。本研究發現參與本縣92學年度「特色學校方案」之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其創新經營策略如下。
一、行政管理層面之創新經營策略:凝聚共識,組織經營團隊;運用人力,行政支援教學;籌募經費,主動解決問題;因應需求,採用創新作法(例如建立SOP標準作業流程;適時激勵,運用績效責任。
二、課程教學層面之創新經營策略:採取異業結盟策略,並創新套裝課程;重視專業對話,且建立教學專長機制;辦理觀摩交流活動,並培訓師生導覽員。
三、知識分享層面之創新經營策略:進行共同學習,改善心智模式;編製學習資料,規劃學習護照;訂定激勵措施,推動臨床視導;接待教育團體,協助專題研究
四、外部關係層面之創新經營策略:邀請社區參與,與外界建立良好關係;運用走出去請進來策略,進行校際交流活動;運用多元溝通管道,善用媒體採訪報導;引進社區老師,進行社區關懷。
五、資訊科技層面之創新經營策略:建置學校網頁,鼓勵社區建置網站;改善軟硬體設施,建構數位化校園;資訊科技課程化,製作網頁參加比賽。

肆、結語 這是求新求變的知識經濟時代,各行各業莫不隨著時代變遷求新求變,以符應時代的需求,教育也不例外。
學校組織創新經營有助於提升競爭力及活化學校發展,希望本研究提供偏遠小學創新經營的思考方向與作法,以兼顧學生的受教權及學校的發展。
(鄭福妹於960831政大NPO-MBBA論壇)

產官學合作可創小校生機(首部曲-政府單位)


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經營本就不易,近年來生育率節節下降,少子化對小型學校的經營與存續更是雪上加霜,2004年監察院完成「教育部所屬預算分配結構之檢討」報告書,建議教育部適度裁併百人以下的小校以符合經濟效益。因為監察院的報告、教育部的建議及主計處的補助誘因,使得部分縣市開始進行小校廢併校。

產官學是產業界、官方(即政府單位)、學術界等三大領域的簡稱,這三大領域各有資源各代表不同立場,產官學合作,可以再創小校生機。

首部曲-政府單位
以臺北縣政府為例-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簡介
壹、緣起
一、因應少子化辦理特色學校方案
92年8月臺北縣政府基於偏遠小學學生人數逐年遞減,甄選18所擁有優越人文、自然條件的偏遠小學,以整合資源、分享資源及保存資源為規劃理念,朝「特色學校」發展。
二、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的藍海轉機 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學生人數日減,與其憂心學校被「廢校或併校」,不如積極思考找尋新生機,創造學校存在的價值,運用豐富的自然景觀,結合社區資源,設計遊學課程,招收遊學生,臺北縣特色學校共同努力下,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出現藍海轉機(鄭福妹,2006)。

貳、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簡介
一、實施階段部份
(一)第一階段:試辦期(92學年度)
1.參與學校:遴選並徵得辦理意願之18所偏遠小學。
2.推動重點:以統整資源、分享資源、創造特色為目標。
(二)第二階段:推廣期(93學年度)
1.參與學校:要求學生人數百人以下之20所小學加入辦理行列,特色學校增加為38所。
2.推動重點:以傳承經驗、課程本位,創造新價值為目標。
(三)第三階段:成熟期(94學年度)
1.參與學校:擴大推廣特色學校,由各國小自行評估後計加入13所學校。因此,94學年度起總計51所所偏遠小學納入辦理範圍。
2.辦理重點為:以教學優良,打造典範;經營創新,追求卓越為目標。
(四)第四階段:精緻期(95學年度)
成立臺北縣特色學校「中心學校」,建立更完整的規劃課程研討與經驗分享機制,朝著「課程深化、教學精緻」的方向努力,95學年度總計67所學校參與特色學校方案。
二、實施策略部份
(一)計畫原則:資源運用-整合並發揮既有人力、經費、環境、社區等資源效益;活動展能-依各校資源條件特性、進行參觀、遊學、研習、交流等活動;課程發展-發展偏遠學校之場域課程與特色教學。
(二)創發特色課程:
1.了解地方資源特色,創新學校本位課程。
2.因應不同需求,開發多元辦理模式。
(三)實施時間:依各校資源條件特性,利用「平常日、週休二日、寒暑假」期間,規劃辦理「一日、兩日或多日」之參觀、遊學、研習、交流等活動。
(四)實施對象:實施對象以學生為主,亦可延伸至親子同行或其他年齡層。
(五)辦理內容:開辦假期學校、締結姊妹學校、遊學資源中心、文化節慶之旅、場域實驗學校等。
(六)人力配置:以各校現有人力,結合社區人士、大學院校教授、學生社團 等人力資源。
(七)加強宣導與行銷:除補助各校印製文宣品與特色課程經費;要求各校建置特色學校網頁外,印製「臺北縣特色學校宣傳摺頁」、「趣學校-臺北縣特色學校資源手冊」,發送全縣各校及相關團體;與出版社合作出版專書-「到鄉村遊學」;整合67所特色學校相關課程及內容,完成「趣學網」網站,http://fun.tpc.edu.tw。
(八)配套措施:依據相關規定辦理敘獎之外,結合本縣國中小學納入校外教學參考之18條學習路線,讓親師生實地走訪、體驗學習,探訪特殊生態、地方文史、鄉土資源等相關特色。
(九)經費運用:由教育局進行基本設施調查與補助(含文宣導覽費用),以利各特色學校添購基本設施,方便教學及提供住宿淋浴設備,為達到永續經營目標,本於「受惠者付費」原則,各校辦理活動依據「臺北縣立高中職、國民中小學校學生假期育樂營實施要點」之規定收費、列帳、支出。

參、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辦理成效
(一)獲獎鼓勵:臺北縣特色學校以創新的策略經營學校及設計課程,參加全國性的比賽,屢獲獎勵,顯示特色學校經營成效受到肯定。
(二)發揮功能:帶動遊學風潮、戶外體驗深度探索、開拓學習視野、發揮休閒的教育功能、實踐在地化學習(5項功能摘錄自郭雄軍等編著「到鄉村遊學」)。

肆、結語-每一所學校都可以成為特色學校
教育是不斷創新與實踐的過程,找到優勢條件與核心價值每一所學校都可以成為特色學校,核心價值就是堅守「教育本質」和「課程發展」,學校是體驗知識的良好場域,除了偏遠小學,所有學校都能運用在地的人文、自然資源,規劃創新課程和教育活動,每一所學校都可以成為特色學校,都有機會開啟學生學習的新視野。(鄭福妹於960831政大NPO-MBBA論壇)